不跳舞,大媽還能干啥去?_中國發一包養網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b1e3f09b04d0.35549209.

  圖為把廣場舞跳進了菜市里的大媽們。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已突破2億,占總人口比例近15%。在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這一比例已超過20%。

老齡化勢不可擋。除了老有所養,老年人能否老有所樂——獲得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對老年人安度晚年以及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影響很大。目前,基層老年文化活動缺組織,更缺場地與設施,老年文化市場也發展緩慢。改變這種現狀,包養網既需要政府加強引導,也需要全社會共同作為。

老年人需要認同感、歸屬感

“廣場舞讓我充滿活力,甚至找回了年輕時的感覺。”

廣場舞就像是老伴戒不掉的煙一樣,已成為朱鳳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朱鳳敏今年57歲,退休前是北京一家企業的干部。“原計劃退了就帶孫子,可兩年了媳婦那兒還沒動靜。”她說,人一閑下來,又沒啥愛好,整天打麻將,身體都跟著壞下去了。

后來,麻友們陸續去跳廣場舞,她抱著好奇心也去跳了一次,“出了一身的汗,包養網dcard洗完澡倒頭就睡,多少年都沒有過的好覺!”自此朱鳳敏迷上了跳舞,身體、精神頭也一天包養一個月價錢比一天好。

“跳舞時大家互相包養感情贊美鼓勵,還不時有路人叫好。”朱鳳敏說自從退休后,已經很久沒人關注過自己了,廣場舞讓她充滿活力,甚至找回了年輕時的感覺。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徐珂認為:“出生在五六十年包養軟體代的老人,是紅旗下長大的一代人。他們長時間生活在集體環境中,對群體、組織有著強烈的心理依賴。”徐珂說,老包養行情年人的精神享受不在于具體做什么,而是能有一群人陪他去做一件事,從集體中找到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貧困、病痛與孤獨是老年人幸福的三大殺手。如果精神空虛,情感孤獨,即使包養留言板衣食住行條件不斷改善,他們也很容易患上抑郁癥、癡呆癥等疾病。”中國老齡包養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介紹說,21世紀初,步入老齡社會的日本曾一度面臨老齡人口自殺潮——老年人擔心自己成為家庭的負擔,心理壓抑,情緒失控,成為最容易自殺的群體。不久前,有學者在我國湖北部分地區農村調查,發現了同樣的社會問題。

徐珂提出,我國大多數老年人承擔著照顧第三代的責任,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孫輩。“比如,老人覺得被社會忽視并產生不滿,可能會把委屈、怨憤等負面情緒傳遞給子孫,影響家庭與社會的和諧。”徐珂說。

民政部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已突破2億,占總人口比例近15%。而這一比例在發達地區更高包養條件。以上海為例,截至2013年12月31包養網日,上海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包養87.6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27.1%,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在黨俊武看來,未來幾十年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對社會的精神面貌影響很大。“重視老年人精神需求,與重視養老保障工作同樣重要,都是我們迎戰老齡化社會的必須舉措。”

“廣場舞緩解了老年人面對晚年生活的焦慮,幫他們找到認同感、歸屬感,這是它讓人上癮的重要原因。”黨俊武說。

投入不足引導不夠

“除了圖書館、公園不分老幼,其他休閑放松的場所都是給小年輕們準備的。”

林大爺退休包養網后仍住在單位旁邊的家屬大院,單位的老干部局開設了繪畫班、舞蹈團、攝影班,還隔三差五組織旅游、參觀以及各類比賽。“雖然孩子不在身邊,可老同事、老朋友天天見;活動多,不寂寞,挺歡實。”他說。

有林大爺這份福氣的老人只是少數。徐珂介紹,近20年,隨著企業事業單位改制、重組,許多人退休后基本上和原單位沒往來。“雖然有些單位還保留了‘退管會’‘老干局’,可只服務職位較高的離退休職工,大多數普通職工以及隨子女進城的老年農民,很難享受這份福利。”

“廣場舞、暴走團這些群眾自發的活動,沒有任何門檻,各階層都能迅速融入。跳起舞,哪有主任、主婦之分?這也是它迅速包養風靡大江南北的原因之一。”徐珂說。

國家給的福利不均等,市場上能買甜心花園回的“樂子”也不多。“小區開發包養網商賣房子時承諾定期組織老年人參觀、旅游,可包養價格ptt過去好幾年了這事影兒都沒有!”包養妹家住北京通州包養價格某小區的孫阿包養條件姨說,現在的文化、休閑場所,除了圖書館、公園不分包養俱樂部老幼,其他地方多半是給小年輕們準備的,適合老年人興趣愛好的特別少。

全國老齡辦2012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文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目前老年文化建設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不能完全適應,如:老年文化建設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厚;公共文化設包養網施為老服務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老年人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尚需進一步提高;老年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農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和活動陣地相對匱乏,甚至使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動有了可乘之機。

記者幾年前在基層采訪時曾發現,縣城里造價上千萬元的農民文化俱樂部只接待公務人員,普通農民不能隨意去“俱樂”;鄉村文化站只有一張桌子、幾把凳子、一臺卡拉OK的電視;報紙是過期的,捐贈書包括《微積分教程》……

即使這類問題已經改善,連油帶水都算上,我國老年人平均擁有的文體活動資源依然少得可憐——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萬人,老年學校5.4萬個、在校學習人員692萬人,各類老年活動室36萬個。算一算,平均100名老人中只有3人有學可上,平均562名老人擁有一個活動室——

用朱鳳敏阿姨的話說:不去廣場跳舞我們去哪兒包養網呢?

讓大媽們擁有“自己的樂園”

增加老年文體公共投入,扶持產業發展

滿足老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的引導至為關鍵。

拿老年大學來說,目前美、德、日、法等國的老年教育都由政府牽頭、財政支持,教育部門、工會、教會、慈善團體和社會福利機構等積極組織包養、開辦。

在我國香港,圣工會福利協會耆英進修學院設有文學院、包養行情體藝學院及社會科學院,校本部有3000多包養網位退休人士及長者登記成為注冊學生, 29個長者進修中心,遍布香港各社區,各類課程近900項。2007年特區政府又撥出專款,在全港18個區成立“長者學苑”,使老年人擁有自己的校園。

“我國各地老年教育的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地方財政撥款,但隨意性很大,沒有形成制度性安排,覆蓋人群也很有限。與包養感情此同時包養網推薦,民營老年文體產業剛剛起步,面臨不少困難。”徐珂認為,老年消費群體屬于價格敏感型人群,市場化文體消費定價過高,他們會望而卻步。與此同時,老齡文化產業資金回收周期長、回報率低,社會責任性較強,企業往往不愿包養網投入。政府應在政策層面 “松綁”“加油”,扶持老年文體產業的發展。

讓老人包養晚年豐富多彩,政府要加大投入,社會各界也要主動作為:

——各單位機構應開展退休前教育。“退前教育意義重大,相當于學前教育之于兒童,它能幫老人調整心態,引導他們積極地適應退休后的生活。”黨俊武說,很多55歲、60歲退休的人,學識、經驗、人脈豐厚,回家賦閑,不僅自己失落,對社會來說也是損失。而退前教育可以為他們晚年散發光熱提供指導、對接渠道。

——在城市建設、管理領域制定相關規劃時,突出老年文體設施的重要性。比如以財稅優惠、評獎評級等方式鼓勵房地產開發配套建設一定規模的老年會所。

——研究機構多提供專業指包養一個月價錢導。“現在的一大難題是,大家往往不知道老年人真正需要什么,有時熱心反幫倒忙。”徐珂說,高校和社包養甜心網會組織還應多培養專包養業的老年社會工作者、護理人員,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市場的“生意經”要多圍著老年人轉。黨俊武建議:旅行團可開展“知青主題游”;電視臺可開通老年頻道,拍一些老年人喜歡的節目;企業可研發、銷售一些適合老年人的益智類桌游、電子游戲,幫老年人維持記憶力及交往能力。

“等大爺大媽有了自己的校園、樂園,誰還去‘攻占’廣場?”黨俊武說。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